孔雀魚的基本資料
別名:彩虹魚、百萬魚、鳳尾魚
學名:Poecilia
科種:鳉魚科(胎生)
產地:委內瑞拉、圭亞那、西印度群島等地
水溫:22~24℃
硬度:10-30dGH
Ph值:7.0-8.5
食物:紅線蟲、水蚤及干飼料均可。
性情:性情溫和、活潑好動
孔雀魚的形態特徵
該魚體形修長,後部惻扁,有著非常漂亮的尾巴,該魚雌雄魚的體型和色彩差別較大。雄魚身體瘦小,體長4~5厘米。背鰭較長,卜靖尖狀,尾鰭寬而長約佔全長的二分之一以上,尾柄長,大於尾柄高。根據其尾鰭的形狀,何分為上旬尾、下劍尾、雙劍尾、琴尾、針尾、圓尾、旗尾、扇尾、三角尾,剪尾、尖尾)大尾等品種。其身體及背鰭、尾鰭的顏色五彩繽紛,主要有紅色、藍色、黑色、黃色、綠色、虎皮色及雜色等。有些雄魚撇尾旬上有藍黑色小圓斑,像孔雀的尾翎,故名。雌魚身體較粗壯:體長可達7厘米左右,體色暗淡,呈肉色,稍透明,背鰭和尾鰭的顏色較雄魚遜色得多
孔雀魚是熱帶魚中最普通、最為人們喜愛飼養的一種魚。它體小玲瓏,活潑好動,雄魚體長3厘米左右,其尾柄及尾鰭占身長的2/3左右;雌魚體長可達6厘米,其尾柄及尾鰭佔全身的1/2以上。雄魚體色斑斕多彩,有紅、橙黃、綠、青、藍、紫等色,基調色為淡紅、淡綠、淡黃、紅、紫和孔雀藍等。尾鰭和體腹上有藍紅色圓斑,其周圍有淡色環紋,似孔雀尾翎花色,故以得名。背鰭短而高,尾鰭寬而長,並有琴尾、圓尾、上劍尾、下劍尾、叉尾、方形尾、火炬尾、齒尾、大尾等各種形狀。
雌魚較雄魚體色遜色得多,多為單一銀灰色,尾鰭上雖有一些花紋,均沒有雄魚的鮮艷。雌魚的各鰭均較雄魚的短,但體長約為雄魚的2倍。
孔雀魚的繁殖力很強,經過人們長期雜交培育,產生了許多花色品種,千姿百態。
孔雀魚的繁殖
孔雀魚屬卵胎生魚類。繁殖力強,性成熟早,幼魚經3-4個月飼養便進入成熟期可以繁殖後代,性成熟遲早與水溫高低、飼養條件密切相關。
孔雀魚繁殖時要選擇一個較大的水族缸,水溫保持在26攝氏度。pH6.8-7.4,同時要多種一些水草,然後按1雄配4雌的比例防入種魚。待魚發情後,雌魚腹部逐漸膨大,出現黑色胎斑;雄魚此時不短追逐雌魚,雄魚的交接器插入雌魚的洩殖孔時排出精子,進行體內受精。當雌魚胎斑變得大而黑、肛門突出時,可撈入另一水族箱內待產。
雌魚產仔後,要立即將其撈出,以免吃掉仔魚。或者要塑料片圍成漏斗狀隔離牆,侵入水中,將產仔雌魚放在漏斗中,使仔魚產出後從漏斗下空洞掉入漏斗外水體,雌魚就吃不到仔魚了。
孔雀魚每月產仔一次,視雌魚大小,每次可產10-80尾仔魚,一年產仔量相當多,故有「百萬魚」之稱。繁殖時應注意,同窩留種魚不要超過三代,以免連續近親繁殖導致品種退化,使後代魚體越來越小,尾鰭變短。最好引進同品種魚進行有目的遠緣雜交,以防次品種退化,達到改良品種的目的。但孔雀魚壽命很短,一般只有2-3年。
孔雀魚的習性
孔雀魚性情溫和,能和其他熱帶魚混養,平時活潑好動,雌魚受驚後及易跳躍。
孔雀魚的水質要求
水溫
孔雀魚可以接受的水溫從18℃到34℃,如果低於18℃比較容易發生一些狀況,例如:食慾不振、精神痿糜、也容易感染水霉等疾病,所以可視個人情況決定是否使用加溫器。
至於夏天室溫常常高於30℃以上,加上天氣熱,飼主通常會較懶得換水,因此水中飼料殘存、排泄物、亞硝酸等濃度皆會快速提高,到達威脅孔雀魚生存的地步。而且高溫伴隨而來的是孔雀魚的代謝速率過快,造成體內鈣質的大量流失,因此大型的老母魚很容易出現脊椎彎曲的情形,彎曲越大,越容易壓迫內臟威脅孔雀魚的生存。要解決這個問題釜底抽薪的方法就是降低溫度,降低溫度的手法有很多,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在家裡開冷氣,缺點就是要負擔較多的電費,另一種方法較為經濟,但是比較辛苦,就是"常換水",如果可以每天換水,多少可以降低幾度,而且更可以讓孔雀成長快速、魚體健康,可以說是一舉數得。
PH值
最適合孔雀魚的PH值是在PH6.5~PH7.5之間,水中的酸鹼值對孔雀魚的影響相當大,酸鹼值是對數的形態,所以PH5的水就是PH6的十倍也是PH7的一百倍,因此對於人類只是小小的"1"的差距,對孔雀魚而言恐怕已經被折磨的快要死了。
另外要注意的是如果飼養者換水次數少,久而久之,水質早已因為各種因素轉變為酸性,此時如果突然大量換水,勢必會造成孔雀魚相當大的衝擊。
硬度
孔雀魚喜歡偏硬的水,硬度要10~15度左右,雖然如此,但是以版主個人認為,水的硬度對孔雀魚不會有太大的影響,就拿兩個飼養孔雀有相當歷史的國家:德國和日本做為例子,德國的水是偏硬水,而日本的水質皆為軟水,而這兩個截然不同的條件都可以將孔雀養得很好,可見的孔雀的適應能力很強,比較不需要飼主費心調整水的硬度高低。這也是許多人常說孔雀魚易於飼養的原因之一。
亞硝酸濃度
亞硝酸濃度的高低對於孔雀魚的生存也有相當大的影響,雖然孔雀對於亞硝酸濃度的適應遠超過其它的魚種(根據資料顯示,孔雀魚可以忍受的亞硝酸濃度約為七彩神仙的100倍)但是一旦亞硝酸濃度過高,對於孔雀總是一種傷害,尤其是水族缸是一個完全封閉的水體,加上通常我們又以過高的密度飼養魚只,所以一旦疏忽,有可能在短時間內孔雀魚就集體暴斃,身為飼主的魚友們不能忽視這個問題的重要性,市面上有不少測試亞硝酸濃度的試劑販賣,可以輕易的測量出大概的數值。
要解決亞硝酸濃度過高的問題,最快速的方法就是立即換入新鮮且除過氯氣的水,不過長期亞硝酸濃度過高,就必須考慮是否過濾器的效果太差或是魚只飼養密度過高。
孔雀魚的飼料和餵食方法
孔雀魚的飼料
人工飼料
目前市面上販售的人工飼料已經有相當多的種類,大致分為三種:一、薄片飼料;二、顆粒飼料;三、冷凍飼料。這些飼料是屬於最容易取得也最容易餵食的飼料,此外還有專門為孔雀魚開發的飼料,也應該是大部分孔雀魚飼主當作主食的選擇,營養成份也相當完整。
活餌
活餌的使用一向都是毀譽參半,因為活生生的餌料營養價值,當然遠勝過人工處理過的飼料,但是伴隨而來的卻是安全性的問題,身為飼主的我們不可不慎,否則帶來的後遺症會讓你覺得不如只餵食飼料就好!
目前最安全的活餌應該就算是豐年蝦(無節幼蟲)吧!準備時間並不需要太長,也不需要太多的手續,不過孵化出來以後,應該盡快餵食,因為無節幼蟲最營養的就是剛孵化出來還帶著卵黃囊的時候,如果時間拖的太久,卵黃都已經被無節幼蟲吸收殆盡,因此營養價值就會稍微打點折扣。如果網友有孵化豐年蝦來餵食孔雀的習慣,如果有多孵的豐年蝦,可以將他冷凍起來,下次要在餵食的時候,只要解凍就可以用。
還有一種就是水蚤,可以用綠水繁殖,要注意的地方是剛從野外採集回來的水蚤最好不要直接拿去餵魚,因為水蚤是駝形線蟲的中間宿主,一旦被駝形線蟲寄生的話,可不是三言兩語就可以解決的喔!況且野外採集到的水蚤,由於野外的水中可能細菌量較高,如果貿然進入魚缸中,也許會感染溫室裡的小寶貝-孔雀魚。還有就是要注意你所得到的水蚤是哪一種,如果是屬於劍水蚤,由於有堅硬的外殼,比較不適合。
另外一些水族館最長用的活餌首推絲蚯蚓,絲蚯蚓的營養價值非常高,放一些在魚缸中,可以生存很久,讓你的孔雀不停的進食,因此孔雀魚會相當快速的成長,又可以當作藥餌,將藥物先餵給絲蚯蚓變成藥引,再給孔雀魚吃,效果相當不錯。照這樣看來,絲蚯蚓應該是最完美的飼料,但是由於絲蚯蚓的來源都是從野外採集回來,雖然某些水族館會先殺菌處理,但是誰也沒有辦法保證絲蚯蚓的體內不會帶有寄生蟲的蟲卵,因此使用者不得不注意。
孔雀魚的餵食方法
從小孔雀魚誕生開始,愛魚的朋友就必須要忙著準備各式各樣的食物,小孔雀魚出生後很快就可以游泳、覓食,如果發現母孔雀即將臨盆,就可以開始準備孵化豐年蝦,等到小魚出生後不久,就會有一頓豐盛的第一餐,不過記得餵食的量要注意,如果過多的飼料吃不完,會污染水質,造成反效果,如果手邊沒有豐年蝦卵、或是沒有孵化的經驗,也可以拿平常喂時成魚的薄片飼料,將薄片飼料磨成碎屑,小魚也可以吃得下去,要注意的就是投喂的餌料份量不宜過多,避免小魚吃不完而污染水質。還有一種就是用煮熟的蛋黃,拿網子包住,在水中輕微晃動,數量不須太多。因為太過營養,所以殘餌的污染將更為恐怖,如有需要應該在餵食完畢後,立刻準備換水。
通常在分出孔雀的性別之前,可以盡量餵食高蛋白質類的食物,但是等到公母魚可以分開飼養以後,最好不要讓公魚吃太多高蛋白的食物,避免公魚的腰身變得太粗,母魚就不須擔心,可以盡量餵食,讓母魚的體型變得更圓潤,不過如果餵食數量增加,換水的頻率也要相對有所調整,避免水質惡化速度過快,造成其中疾病滋生,危害孔雀魚。通常成熟的孔雀魚各種飼料都會吃的很高興,不過要注意最好不要固定使用同一種飼料,可以偶爾變化一些口味,主要就是為了預防營養不均衡而造成問題。
孔雀魚的飼養設備
魚缸
飼養任何魚都必須具備,這是毋庸置疑的,一般而言,除了以水草缸為主的設計可能會用到特殊尺寸的魚缸以外,通常以繁殖孔雀魚為目的的玩家們幾乎都有為數不少的缸子,比較常見的大概就是以一尺、一尺二、一尺三、一尺半、和兩尺這幾種較常用,其它常被我們使用的還有寵物箱也是一時應急的好工具。
如果有心長期飼養孔雀、掉進孔雀育種的陷阱裡的人,最好在設缸時就作好規劃,預先留出將來要擴增的空間,才不會到處都有魚缸,徒增管理上的困擾。
過濾系統
過濾系統在人工飼養的環境下更加顯現出他的重要,因為魚缸是極為封閉的環境,魚的排泄物都一直在水中累積,如果沒有辦法將這些廢物消除,長久下來,孔雀一定不會長得漂亮,甚至降低疾病的抵抗力,試想如果人類生活在一個充斥垃圾的地方,無法將垃圾處理掉,長期下來,有幾個人可以承受,更何況是比人類更加脆弱的孔雀魚。
由於孔雀魚的玩家多半都是用許多魚缸獨立飼養各種不同品系的孔雀,所以如果每一缸都要設置完整的過濾系統,恐怕不是每個人都負擔的起,因此最常見到孔雀魚玩家們用的過濾方式就是使用海綿氣動式過濾器,我們討論的過濾器也以此為主,海綿過濾器的好處是:安裝方便,經濟上的負擔也較輕。而且也不必擔心母孔雀生出的小魚會被過濾器吸進去,缺點就是海綿較容易因為堵塞使效果受到影響,使用者最好定期清洗,因為一些導致疾病的因子都會一直留在過濾棉裡,如果長期都不去處理,恐怕常常會有疾病發生。
還有一種比較常用的也就是沈水型的過濾器,利用馬達將水吸入後利用過濾棉過濾水中雜質,效果相當不錯,市面上可供選擇的產品也相當多種,只需要定期清洗過濾棉,可以說是非常的方便,不過成本過高,如果手邊魚缸數量較多的話,恐怕每一缸都使用一台,那麼就必須花費一筆為數不小的金額。其它的過濾器例如:上部過濾器、圓筒過濾器、甚至是滴流式過濾器,只要過濾效果良好,都可以使用在孔雀魚的缸子裡,不過最重要的還是要適合您的魚缸大小,以及飼養的預算。
燈具
燈光對於孔雀的成長有人認為有其必要性,也有人不以為然,版主則是以為並不一定要使用專用的水族燈具,但是至少要有光線、營造出日夜的感覺,根據版主的經驗,在黑暗中的孔雀魚比較不會接受餌料;孔雀魚的色澤也會比較黯淡,而在有光線的情況下,則會增加搶食的速度,減少殘餌過多污染水質的機會;孔雀魚的色澤也會比較亮麗。而且在光線充足的情況下,也比較方便觀察孔雀是否感染疾病、大約何時要準備接生小魚等每日例行的工作。
對於一些孔雀魚的玩家而言,平常管理的魚缸數量何其龐大,怎可能給予每個魚缸都安裝燈具,而且電費長期下來也是一筆不小的開銷,所以大部分對於燈光也不會太過講究,足夠完成一些日常工作即可,剛開始飼養孔雀的朋友們倒不必為了燈具而花費過多的開銷。
控溫系統
孔雀魚能忍受的溫度範圍相當廣,約從18度到30度左右都可以接受,所以倒是不一定需要控溫系統,不過夏天如果真的很熱,最好能讓飼養孔雀魚的場所保持良好的通風,否則溫度太高容易造成孔雀魚新陳代謝速度過快,以成熟的母孔雀而言,代謝速度過快容易使體內鈣質加速流失,如果有加上產後失調,即有可能出現脊椎彎曲的情形,因此最好不要讓溫度高於30度,至於冬天的話,因為水溫降低,孔雀成長速度減緩,反而可以控制孔雀魚成長的速度,不會因為在長期加溫的情況下,提早耗盡生命。
一直讓孔雀魚生活在恆溫下也有一些後遺症,例如對水溫的變化非常敏感,只要遇到停電,或是加溫器故障,都將造成不小的問題。
底砂
飼養孔雀常用到的底砂應該算是水草缸常用的硅沙,其實孔雀魚的適應能力很強,通常只要使用中性的底砂就沒有問題了,有些人養孔雀喜歡使用珊瑚砂,因為珊瑚砂可以讓水質變硬變鹼,營造出孔雀喜歡的環境,但是要也要注意不能讓PH質太高,否則也是會有反效果的;如果想搭配種些水草,就必須要考慮是否能接受這種水質,就版主而言,版主是以裸缸飼養孔雀魚的,這是為了繁殖孔雀,沒有鋪設底砂反而方便換水、可以清除沉積的糞便,不過這樣一來,沒有底砂緩衝水質的變化,比較適合稍有養魚經驗的朋友,而且最好能夠勤於換水照顧,不然也無法使孔雀快樂的生活。
孔雀魚的禮服系
【禮服】
所謂的禮服,即是指腰身一段染有青藍至深黑的光澤,不過這段腰身的顏色會受到帶白金,半藍化,粉紅等基因影響色澤。此外,它也是少數能使公母魚都表現的基因【伴性基因】。而禮服基因通常是作成素色尾,不過在東南亞地區,則有禮服馬賽克的作出。
在維持上面,以往是利用禮服公魚和藍草尾母魚雜交的方式來作。而目前依據優勢水族楊明湘先生多年飼育經驗的結果,他鼓勵我們利用禮服公魚和粉紅禮服母魚來作維持,使用粉紅母魚可以讓黃尾禮服的腰身加黑,改善現今白金系黃尾禮服腰身顏色過淺的缺陷(如利用草尾至少需三代以上,通常需作到五代,而且極易有尾色不均的情形產生。)
【各種禮服】
市面上的禮服常見的為 1.德系黃尾禮服2.紅尾禮服3.黑尾禮服4.藍尾禮服5.霓虹禮服6.馬賽克禮服。一般而言,都是不同的體染色基因所致,我們可以把性染色基因當成是房子的基本架構,而體色染基因當成油漆。因此上述的各式禮服都是一個樣,藍至黑的腰身配上素色的尾鰭,然而因為體染色體的影響,而由藍、黑、紅的不同。【就像同樣的房子漆上不同的油漆。】下右圖:各式各樣的禮服
如德系紅尾禮服由禮服基因【房子】加上紅尾基因【油漆】而成;日系紅尾禮服-圖7則由禮服基因【房子】加上紅化基因、白金基因【油漆】而成,因此表現不太一樣,而圖8-日系紅尾禮服則是由禮服基因【房子】加上紅尾基因、白金基因【油漆】而成。因此和圖7有著不同的風格。
用基因來說,只挑公魚,捨棄母魚是為了保留第一代禮服公魚上的Y基因,並不斷用原系禮服母魚的X基因,將異種藍草尾的X基因淡化,所有孔雀魚的異種維持法都遵循此理論。再者,如德系黃尾禮服和馬特利黃尾禮服其差別只在於馬特利黃尾禮尾比德系黃尾禮服多了一組隱性的體染色體基因,馬特利基因【油漆】。你可以想像是黃尾禮服型的房子多塗了一層白色油漆的結果。
孔雀魚的草尾系
【草尾】
草尾,人氣品種之一,尤其以美麗的蕉草尾為飼養者的最愛,經由多年的改良,目前基部黃斑的問題總算可以克服,也能保有許多讓許多玩家目不轉睛的菱型斑。
身體顏色可以是或深或淺的藍色,也可以使用白金和珊瑚或日本藍等限性遺傳基因與之接合,作出白金草尾、日本藍草尾、珊瑚草尾等。但由於上述具強烈白金色澤的基因都有易使尾紋淡化甚或消失的因子存在,因此在市面上及比賽會場中都鮮少有優秀的個體作出。話說回來,一般的玩還是比較偏好純正的藍草尾吧!
許多入門的的新手常會以為紅草尾和藍草尾是不同的品系,其實他們兩者是一樣的;只不過有一對控制體色的基因《Bb》在變化罷!【也就如日系藍尾禮服和紅尾禮服一樣的關係】
當這對基因呈現BB時,就呈現紅草色的狀態,Bb時,即為藍尾,bb時,就是墨藍尾草尾。一般說來,母魚是無法判別紅草尾母魚或藍草尾母魚的,只能在生下子代,依其顏色的分佈來推斷。通常若以藍草尾為種公,生下來的子代中有墨藍尾草尾時,就是藍尾的母魚所生的。這是簡單的棋盤格法則。請參閱DNA區的總論。
【藍色琉璃】CH閒話草尾
菱型的深藍配上放射狀的噴點,不似禮服的雄壯.不若馬賽克的豪邁,別有一番纖細和令人疼惜的美,似恰古美人趙飛燕般,輕盈而惹人綺想。
從前,在剛引進的時代,她的美,總是依靠著尾部的大小及噴點細緻程度,而最重要的在於,其黃斑的透色程度。雖然黃班可以說是其自然表現,但許多人仍認為較少的黃是較為美麗的。後來,有人從東南亞引進的銀鑽孔雀中,【這銀鑽孔雀其實是藍白金的變種】和藍草尾母魚交配後,發現可用藍白的髮色來蓋住黃斑,因此藍草尾的黃班也就漸漸的減少了。不過因為藍草尾菱型斑會被銀藍草尾的銀髮色蓋住,故也減低了一些美感,不過拿其母魚和藍草尾公交配後,可以得到部份無黃班又帶菱型斑的個體。累代以來,故現今藍草尾大都已無黃斑的表現。
一般而言,在草尾的維持上,異系的維持鮮少見到,大抵是利用帶蛇王,金屬的公魚和草尾母魚交配作衍生種【如金屬蛇紋草尾】。而使用異系母魚維持,也限於蛇王、蕾絲蛇王等品系。故草尾的挑選以母魚為主,公魚則因個人喜愛而有不同的挑選,在此不累敘【因為草尾的美感一眼即可看出,無挑選技巧可言,若硬要說有的話,也只需注意在三個月的幼魚時點紋越成細密狀分佈的個體優於分佈均勾的個體】。
母魚的挑選首重其是否為藍草尾。因為就作魚經驗再言,藍草母魚所生出子代優於紅草母魚,雖然紅藍草母魚難以分辦,但最簡便的分法是尾紋成一片黑藍色時較有可能是藍草尾母魚。選此種母魚作出的系統會較為優良。
玩家可以使用一些帶限性遺傳的公魚和草尾母作交配,來作出各種不同的衍生種,再和原系母魚交配,藉以導入不同基因,相信這樣對其擁有的草尾能維持的較好。個人覺得以白金或銀及金屬系列的公魚交配較佳。 如像金屬或美杜莎打原系草尾魚母魚這樣的做法可以的。
不過要注意的是,銀河的基因較複雜,會有蕾絲基或蛇王基因轉座到母魚上面,因此在挑子代母魚時,不可以挑尾部上下兩端有色,中間透明的魚只,也不可以挑尾色全透明的,最好還是整片有班點者為佳,其腰身在四個月大後,勉強可以看出是否帶蛇紋。
孔雀魚系統維持方法- -
一.孔雀魚系統維持方法:
系統維持有2個目的:
1.愛好家不希望自己建立的系統滅絕和為了追求自己的「孔雀魚的美」。
2.將孔雀魚的魅力與文化流傳給後世的愛好家。
現在台灣小賣店店頭裡,可以看到許多日系孔雀魚的F1,或從漁場量產的孔雀魚中選出的個體,但是非常少看到能符合「系統維持」條件的個體。台灣從日本及歐洲等地,進口為數繁多的孔雀魚已經數年,筆者認為台灣的孔雀魚愛好家,應該有能力把自己完成「系統維持」的孔雀魚擺在小賣店的店頭,與國外進口的孔雀魚一較長短的時刻了。
做系統維持時,首先必須理解維持品種的「基本表現形」與「遺傳基因型」。
二.系統維持時必須注意的事項:
1.理解該品種的基本形。
2.理解該品種的遺傳基因型。
3.要作出理想(目的)的表現形,必須在生後1個月內分公母。
4.確保處女母魚作為交配之用。
目前台灣孔雀魚愛好家對各魚齡的體格標準似乎有誤解,除了東南亞孔雀魚之外,在台灣尚未從國外引進孔雀魚前,似乎都是以消耗觀賞型的量產孔雀魚為主。這些漁場的孔雀魚從需要目的與經濟面來看,在飼養的過程幾乎很少篩選公母。漁場冬天的水溫降到20℃左右時,對孔雀魚的成長也有很不好的影響。 在飼養日本國產孔雀魚時,日本的繁殖者幾乎1個月內就分公母,至2個半月到3個月後才開始交配,所以造成台灣漁場4個月的孔雀魚個體,還比不上日本國產孔雀魚2個月-2個半月的尺寸的原因之一。
筆者記得剛開始出口孔雀魚到台灣時,實際上只有2個半月-3個月的個體,還被認為是5個月-6個月的魚,因此常常接到抱怨,雖然成長快速的個體不見得就是優良個體,但是要提升台灣版「國產孔雀魚」的形質時,最重要的第一步便是分公母,以控制「性荷爾蒙」。
三.系統維持的基本交配法:
1.同胎交配:一般而言,同胎交配到F2-F4時會有體型變小,表現形衰退的問題。
對策1:選擇交配用的種親時,最好選尾筒(從腹鰭到尾鰭根部)較粗的個體。
對策2:不取F3,將F2的個體與別的系統交配。
2.同品種不同系統交配法:也就是讓同品種不同系統的個體交配,是同胎交配對策Ⅱ使用的方法。因為是同一品種交配,所以不管用何種組合交配,全部的F1都會有目標品種的表現,可以說是安全性最高的交配法。
方法1:主系的公魚或母魚× 其它系統的公魚或母魚F1 F2
方法2:主系的公魚× 其它系統的母魚 F1公魚 × 主系的母魚F1
方法3:主系的公魚× 其它系統的母魚 主系的公魚 × F1母魚F1
3.不同種不同系統交配法:這個交配主要是使用多品種母魚進行交配。
A.主系的公魚× 其它品種的母魚F1公魚F1母魚(淘汰)。
B.F1公魚× 主系母魚或與主系同品種的母魚。
B.產出的F1公魚 B.產出的F1母魚淘汰。
C.B.產出的F1公魚× 主系母魚或與主系同品種的母魚聖塔瑪利亞蛇紋馬賽克XYc(sm)。
C.產出的F1公魚 C.產出的F1母魚淘汰。
D.C.產出的F1公魚× 主系母魚或與主系同品種的母魚。
D.產出的F1公魚 D.產出的F1母魚淘汰。
E.D.產出的F1公魚× 主系母魚或與主系同品種的母魚F2 F3 F4。
並不是每個品種都需交配到D.E.步驟系統才能安定下來,但是有些品種特別是像德系黃尾禮服孔雀,一定要交配到步驟E.才能確保公魚尾鰭不會出現斑點的系統維持法。即使C.D.出現黃白尾公魚的個體,就進行同胎交配時,其子代必定會出現有雜斑的公魚個體。此外,進行德系黃尾禮服孔雀的交配時,方框中須淘汰的母魚一定要淘汰這些應淘汰的母魚可以說是造成公魚尾鰭雜斑的根源,所以在分公母時就把母魚淘汰也可節省魚缸數。
4.反交:這種交配法同於同一系統時,可以說是接近同胎交配的交配法,生物學的書籍上,在做檢定交配時一定會提到的「反交法」,在此解釋較實際的使用方式。
親代:公魚× 母魚--交配-1
F1:第一胎公魚 第一胎母魚
第二胎公魚 第二胎母魚
第三胎公魚 第三胎母魚
第一胎公魚× 第一胎母魚--交配-2
F2:F2的公魚 F2的母魚
F2的公魚× 第三胎母魚--交配-3
交配-2如果是在魚齡2個半月時進行,而交配-3又是在F2的公魚2個半月時交配的話,交配-3的第三胎母魚年齡約已經4個半月以上,可以說是可以當成種母魚齡最老的容許範圍。所以交配-1及交配-2如果使用2個月大的公魚時交配-3的第三胎母魚的年齡就會更年輕。有些人的反交是用F1♂只有2個月大,而母魚採用魚齡已5個月以上,也可以說是生過3胎以上的母魚了,如果使用此母魚再進行反交的話,子代就是第4胎,第5胎了,如此魚齡的種母將無法期待會生出優良的個體。
系統維持的交配法有以上數種,其最佳的方法是必須要依照孔雀魚愛好家作魚的目的與品種而異,日本產的孔雀魚之所以高價販售,除了販賣美的價值個體之外,最大的價值是利用遺傳理論,讓下一代的表現與親代相同或者甚至更好,為了達到此標準,就必須不惜花費時間和精力進行改良交配,如此造成日本產的孔雀魚高價販售的最主要因素之一。
要瞭解孔雀魚是必須要重複交配數代後,才能知道孔雀魚的奧妙處。孔雀魚和一般工業製品不同,不見得飼養多代和累積多年經驗後,就能把該系統維持在最好的狀態。即使是有經驗的累積,和能將孔雀魚維持在一定的水準的愛好家,如果要繼續維持高水平的狀態,是件非常高難度的事。依筆者多年作孔雀魚的心得認為,作孔雀魚達到某一程度後,「做」孔雀魚已經不在是經驗的多,反而是受到努力和感性的影響較大。
孔雀魚鑒賞與分類
孔雀魚完美鑒賞作為一個已經經歷了百年的熱帶觀賞魚品種,孔雀魚多年來經過無數位觀賞魚養殖家歷代人工改良、繁殖,可以說話題多多,但有一點可以得到肯定,就是它們受到水族愛好者歡迎的程度。這裡,將分成紋理色澤篇、體色篇以及尾鰭篇三個章節,向大家簡單論述一下水族市場上出現的主流孔雀魚的品種分類。
1.紋理色澤篇:
馬賽克孔雀魚(mosaic)
馬賽克的原文是指「鑲嵌細工做成的物品」。在此卻是形容孔雀魚尾部的眾多色彩和花樣。
馬賽克孔雀的花紋分成兩種:一種是鑲嵌狀的花紋,另一種則是略呈環狀排列的花紋。
馬賽克孔雀的特色:尾鰭基部與身體交接處有一塊「深藍」色的色塊,這點也可以用來與草尾孔雀作區別。
馬賽克孔雀的標準要求:尾鰭紋路鮮明,背鰭越寬大越好,並且紋路最好和尾鰭一致。
草尾孔雀魚(grass)
圖片:真紅眼白子紅草尾孔雀 草尾孔雀是由*本水族專家人工改良出來的品種。
草尾孔雀按尾鰭色澤不同,分成兩種:
一種是標準尾鰭的草尾,底色不拘;另一種則是玻璃尾,尾鰭較為透明,因而上面的斑點就像噴點狀的分佈,朦朧之美猶如「紗麗」。草尾孔雀的特色:寬大的尾鰭上佈滿黑色圓形的細小斑點,花紋細緻如草皮。
草尾孔雀的標準要求:尾鰭一定要寬大,背鰭也一樣,更要有厚實的感覺,花紋也應該和尾鰭一致。魚身上呈現的色塊呈自由均勻分佈。
禮服孔雀魚(tuxedo)
圖片:真紅眼馬特利黃尾孔雀 禮服是指孔雀魚的後半身為黑色、深藍色或其他的純色調,而尾鰭上應該沒有任何雜色斑點或花紋,整體感覺素雅大方,如穿著晚禮服的美人雍榮華貴。
禮服孔雀的特色:尾鰭要比其他品系的孔雀魚更為寬大且長。
禮服孔雀的標準要求:尾鰭部分的色澤要均勻,絕對不可摻雜任何斑點或花紋,整體的色澤需要單一化以及色彩的純度。
蛇王孔雀魚(king cobra)
圖片:蛇王孔雀 蛇王孔雀魚身上佈滿複雜紋路構成的圖案,看起來就如同蛇類的皮膚斑紋,總體紋路與馬賽克孔雀很相近,只是更為細緻。
蛇王孔雀的特色:魚身體表的色澤呈現藍、綠等具有金屬質感的色澤,配以細密的花紋,極為奪目。
金屬孔雀魚(metal)
圖片:金屬蛇王孔雀 金屬孔雀魚是由俄國水族專家人工改良出來的迷人品種。
金屬孔雀的特色:魚身前半部分呈現出特殊的金屬藍。在水質狀況不佳或者魚體不適的時候,這塊金屬藍的色塊會轉變成為黑色,提醒飼養者引起注意。
豹紋孔雀魚(leopard)
圖片:豹紋孔雀 豹紋孔雀魚是從草尾孔雀中分劃出來的品系。
豹紋孔雀的特色:和草尾孔雀的差別在於尾鰭底色一般呈黃色,魚體與尾鰭交界部分的紋路為「三」之類的流水紋。其次,豹紋孔雀的起源為德系黃尾禮服孔雀,因而它們的吻部呈黃色。
劍尾孔雀魚(sword tail)
圖片:劍尾孔雀 劍尾孔雀的特色:是指尾鰭如劍般筆直伸出,根據延伸的部位不同分為雙劍尾、上劍尾、下劍尾等等不同形式。
劍尾孔雀的標準要求:劍尾末端尖銳,體色紋理呈自然表現狀,具有大自然原始的風味。
白金孔雀魚(platinum)
圖片:白金馬賽克孔雀 白金孔雀魚具有另類的欣賞風格。
白金孔雀的特色:強調魚體的特殊顏色,分為金色、銀白色或者白金色等等。
白金孔雀的標準要求:魚體表覆蓋的白金色應該均勻,並且最好連胸鰭、背鰭、腹鰭、尾鰭均能覆蓋。
單色孔雀魚(solid)
單色孔雀的標準要求:當然是魚體色澤乾乾淨淨,不含任何雜色。
古老系孔雀魚(old fashion)
圖片:古老品系孔雀 古老系孔雀魚並不是指那些原始的古老孔雀品種,它是一個新的孔雀魚品系。
古老系孔雀的特色:尾鰭上具有類似馬賽克的斑紋,但紋路模糊不清,而魚體表面有著類似蛇紋的紋路,卻不似蛇紋那樣具有凸突感,相反具有凹陷感。
其他品系孔雀魚(others)孔雀魚按紋理色澤的大致分類應該為以上的10種,這也非常粗淺的分類方法。雖然以上這些品種的孔雀魚都已經定系而按此遺傳繁殖,但是在眾多水族專家*益改良的今*,出現某個新品系並不是不可能的事情。另外,在雜交改良過程中,一大部分孔雀魚同時具有了2個或者2個以上的品系特徵,因此,將這些種類暫時分列為其他品系孔雀魚。
2體色篇 ■ 根據孔雀魚身體的色澤,可分為:
1.野生型(Gray Type):又稱為一般型,即是最普通、最常見的體色,也就是與野生種類的孔雀魚大致相同的體色。
2.黃化型(Golden Type):魚體通體呈黃色的底色,尤其頭部頂端沒有野生型孔雀魚所具有的黑點。
3.白化型(White Type):魚體通體雪白並略帶透明感,全身素淨,不帶絲毫黑色素,魚身上以淺藍、淡紅等素色斑紋相點綴,顯得格外典雅。
4.白子型(Albino):魚體底色為透明狀,全身無任何黑色,眼睛呈暗紅色。
5.白化白子型(Albino White):魚體底色為透明狀的雪白色,全身不帶絲毫黑色素,眼睛呈現紅色。
6.真紅眼白子型(Real Red Eye Albino):魚體底色為透明狀的淡黃色,全身亦不帶絲毫黑色素,眼睛呈現紅色。
7.虎紋型(Tiger):與野生型孔雀魚很相似,但魚身鱗片具有特殊變化,在魚鱗邊緣部分似乎被黑色線條鑲嵌,整體欣賞猶如虎皮紋。
8.藍化型(Blue):魚體呈現特殊的青藍色調,但此類孔雀魚很少見到,因此常常被忽略。
9.粉紅型(Pink):魚身上具有粉紅色調的亮麗色澤。以上的體色,也可能出現兩者並存的現象,例如黃化粉紅(Golden Pink)等等,即是人工改良而同時具備不同體色的特徵。
3尾鰭篇 根據孔雀魚尾鰭的形狀,可分為:
1.三角尾(Delta Form):尾鰭形若三角形,其夾角度越大越好,鰭邊上下末端是呈銳角。
2.扇尾(Fam Tail):尾鰭形狀類似三角形,其夾角度越大越好,鰭邊上下末端是呈圓弧。
3.下劍尾(Bottom Sword):在正常狀態下的尾鰭底部延伸出猶如劍尾魚那樣的鰭邊。
4.上劍尾(Top Sword):在正常狀態下的尾鰭上部延伸出一部份鰭邊。
5.雙劍尾(Double Sword):在正常狀態下的尾鰭上下部各延伸出一部份鰭邊。
6.針尾(Pin Tail):在正常狀態下的尾鰭中央延伸出一部份鰭邊。
7.圓尾(Round Tail):最傳統而常見的尾型。
8.琴尾(Lyre Tail):具有三角尾與扇尾或圓尾,亦或者是雙劍尾與圓尾的組合。
9.燕尾(Swallow):在尾鰭末端有多處延伸,並且數目、位置不等的鰭邊。
10.緞帶(Ribbon):屬於突然變異的尾型。
根據孔雀魚尾鰭的色彩,可分為:
純色系:1.紅色(Red)。2.藍色(Blue)。3.黃色(Yellow)。4.黑色(Black)。
復色系:1.馬賽克(Mosaic):其中又可以根據具體色澤的不同,分為紅尾馬賽克、藍尾馬賽克、黃尾馬賽克等等。
2.草尾(Grass):其中又可以根據具體色澤的不同,分為紅草尾、藍草尾、黃草尾等等。
3.豹紋(Leopard)。
孔雀魚的分類大致就是根據以上3種。但是,如果接合這3種方法來定義、劃分一尾孔雀魚的品系,應該是從頭部到尾部,依據不同的特徵再逐一命名。例如:金屬蛇王孔雀、紅尾馬賽克孔雀以及黃尾禮服緞帶孔雀等等的孔雀魚名稱即由此而來。以上是常見孔雀魚的簡單分類,對魚初接觸品系分類的朋友,一定還是會有點摸不著頭腦的感覺,其實這些分類是根據孔雀魚可以表現出不同特點的遺傳基因的類型來劃分的。
這些類型包括:
尾的花紋:馬賽克、草尾、素色尾、蕾絲 尾的顏色:紅尾、藍尾、黑尾、白尾、黃尾、綠尾、天空藍尾。。。
尾的形狀:三角尾、扇尾、雙劍尾、上劍尾、下劍尾、燕尾、鏟型尾、中落尾
身體的花紋:蛇紋、古老品系、維也納綠寶石、禮服、豹紋、金屬白金、珊瑚、*本藍
特化混合型身體紋路:美杜沙、珊瑚美杜沙、銀河、白金*本藍、聖塔瑪麗亞蛇王、金屬蛇王
全身體色:白子、黃化、蘭化、白化、虎斑、粉紅、馬特利
眼睛:真紅眼、淺紅眼、酒紅眼、暗紅眼、深紅眼、眼鏡眼
鰭:普通型、緞帶 高度特化型:莫斯科藍、莫斯科藍煙火。。。
這些是現在較公認的一些穩定的基因型,但還在不斷發展,還有什 麼新的我現在也不清楚。 命名是按頭部--身體前部--身體後部--尾部的順序來做的。 對於含有多個基因表現的魚,有時會省略較弱表現的基因的名稱的。
公告版位
版版中所有的資訊都是在互聯網上收集而來,版權無從考証。所有資訊版權屬於原作者. 不得以任何形式用于商業用途。
- Jan 17 Sun 2010 12:23
孔雀魚的飼養手冊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